今天是: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建设”论坛在江南大学召开

编辑:文/图:王国雨、柯增金、张晶 审核:侯勇 发布日期:2023-12-12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年12月2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建设”论坛在江南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河海大学、西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江南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台州学院、《青年学报》《中国青年社会科学》编辑部的专家学者们就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建设作了精彩报告。

会议第一阶段由北京师范大学杨增岽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史宏波教授进行了题目为《多学科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群建设》的发言。高等教育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要从多学科的角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当前发展的现状具有清晰认知,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立足于多学科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群建设。

台州学院盛跃明教授进行了题目为《基于精神生活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建构》的发言。对于平均主义心态、商品拜物教的抵制,塑造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健康的社会心态,追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所在。

南京邮电大学陈宗章教授进行了题目为《学科交叉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的发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存在着“有学科、弱知识”的状况,特别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元知识。需要从交叉视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具体而言以宏观、微观角度的问题驱动,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河海大学金林南教授进行了题目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的向度和限度》的发言。目前对于交叉学科研究的需求感、紧迫感愈加强烈,有些研究已经取得丰富研究成果,但是作为学科交叉研究范例尚不够成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发展的实践性向度、主体性向度,也存在着交叉学科的名实限度、交叉学科研究的动机限度。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应关注多学科的研究成果,逐渐形成某个学者的跨学科研究。

《青年学报》编辑部朱国栋主编进行了题目为《青年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思考》的发言。目前学界对于青年问题研究不足,存在着就问题说问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性;对青年的生存问题、负面问题研究较多,而对于正面青年形象研究较少;学科研究不平衡,其他学科缺乏对于青年的关注等问题,应对正能量群体的研究予以重视。

孙其昂教授对以上学者发言进行点评,指出学者们的发言各有特色、逻辑性强、问题思维清晰,学者们的思想在此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会议第二阶段由《青年学报》编辑部朱国栋主编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张智教授在线做了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际沟通的基本原则》的发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40年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学科范式,对此要自信自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适应时代并在应对挑战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学科际沟通;学科际沟通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优化和转化的必要条件与重要中介。

西南大学唐斌副教授在线进行了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融合》的发言。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方面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交叉研究的现状,指出学科归属问题、学科知识问题与研究方法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交叉研究需要厘清的基本问题,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从主客体进一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建设和心理规律、从操作上进一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原则和心理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杨增岽教授进行了题目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的发言。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化视角、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个体化视角、“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突出的现实问题导向的综合化视角、以人的活动等强调教育对象的自主学习与认知的建构论视角、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知识为核心的面向行动的知识体系的“行动”视角来理解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

首都师范大学李基礼教授进行了题目为《哲学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什么?》的发言。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交叉需要做减法和做加法。做减法即未经反思的哲学概念、观念和理论大量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学术堆积,观点冲突,自主知识体系难以建立。因此,需要我们发挥作为动词之哲学的功能;做加法即利用哲学所揭示和把握人类经验的多维视角和方法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现象。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杨国辉教授进行了题目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研究》的发言。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厚土壤,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心聚力,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学的交叉研究,弥补单一学科不足。

河海大学博士生陈启超进行了题目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空间社会学的交互研究》的发言。从理论与现实层面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这一问题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和空间社会学交互研究深度绑定的,交互研究服务于问题的解决,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具象化和建构性的视野。

河海大学金林南教授对以上学者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学者们对于交叉学科现有的研究状态有所呈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概念不清、大量引入杂乱无章的问题,尤其从哲学层面领悟较为深入。

会议第三阶段由《中国青年社会科学》编辑部张丹老师主持。江南大学侯勇教授进行了题目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系统科学交叉研究回顾与瞻望》的发言。随着社会复杂性的加剧,现有研究侧重于关注局部,而对于总体性研究关注存在偏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需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视野,打破理论研究的内卷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则迫切呼唤交叉学科范式研究,系统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交叉研究为其提供有益思路。

江南大学蔡瑶副教授进行了题目为《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比较中的交叉研究探索》的发言。如何认识和评价价值观教育社会协同的不同形态、价值观教育实践形态反映出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价值观教育社会协同形态如何生成、变化规律和经验互鉴构成其问题域,要巩固价值观教育社会协同形态的文化主体性、遵循价值观教育社会协同形态的文明逻辑、分辨价值观教育社会协同形态的域外经验。

复旦大学叶方兴副教授进行了题目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发展趋向》的发言,从宏观层面在多重社会语境中重新定位,树立“大社会观”与“大历史观”;从中观层面生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层社会理论;从微观层面关注个体生活世界与生命历程。

江南大学连冬花副教授进行了题目为《文化遗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言,与挑战并存下,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凝聚力,需要建构认同性。

江南大学硕士生肖洋进行了题目为《历史关系实践: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口述史方法的研究视域》的发言。将关系视域具体为个人与集体、当下与历史、记忆与遗忘、学科与社会;将实践视域具体为嵌入式课程思政的教育方法创新、社会性志愿课堂的教育资源整合与口述史资料汇编的教育载体再造。

北京师范大学杨增岽教授进行点评。杨教授指出以上发言学者的观点新颖,分别从系统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研究、跨文化、文化遗产以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场面理解社会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研究等等角度出发,具有一定的价值性与启发意义。

孙其昂教授作会议总结。本次论坛的举办显现出“小规模大效应”,非常开心能够看到如此有生机与活力的年轻样貌,为学术界注入新鲜血液。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需要学界同仁共同努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发展而不懈努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