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工作 >> 正文

《纲要》教研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日期:2025-09-16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9月10日《纲要》教研部召开新学期首次备课会。本次活动围绕提升《纲要》课教学高质量发展开展研讨。研讨过程中,多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研究领域分享见解,为《纲要》课教学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郑宇老师表示:“善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思政教育数字化探索,可以有效提高思政课堂的‘抬头率’。在深刻把握学生思想与行为特征及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高校课程思政工作必须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建立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兼具的多维度、多层次、沉浸式思政教育模式,将书本上的思政知识转变为具体而生动的思政场景,使学生在不同时间和场景中均能获得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教育,才能落实好高校教育‘三全育人’的历史使命。”

王大千老师结合新教师视角谈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新活力,通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本科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沉浸式体验,有力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学,既是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新时代培养青年学子的创新路径。作为一名新教师,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教学工作中主动探索AI新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张雨丝老师以《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践为切入点分享:“作为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是筑牢青年理想信念根基的战略工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脱贫攻坚、科技自立自强等新时代成就融入教学,在今昔对比中讲清‘四个选择’的历史逻辑。通过解析新时代历史性成就背后的制度优势,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必然性,自觉肩负起新时代青春使命。”

王建军老师指出,“围绕学校行动方案中的‘立德树人工程’‘课堂质量提升’‘教风学风建设’及‘人工智能赋能’等议题进行研讨,极具现实意义。我们需要集思广益,思考如何将文件精神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如何利用新技术优化教学、提升育人实效。此次讨论是起点,期待凝聚的智慧能真正转化为推动我校本科教育提质增效的强大动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我们的力量。”

龚俊文老师指出,“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我体会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中,教育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新时代对我们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这正是历史的呼唤和时代的使命。我们应当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