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18:30-21:00,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马鼋”学会在学院B203会议室举办了第一次学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俊杰博士和唐忠宝博士围绕“研究生如何做科研”进行经验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同丹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本次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研究生及部分高年级研究生、2013级兼职班主任侯勇博士参加了学习交流会。会议由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刘马可主持。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青年教师交流与分享,刘俊杰博士和唐忠宝博士结合他们的学习生活经历分享了他们的科研心得体会。在场的研究生充分利用交流机会向老师们交流了心中的困惑和疑问。第二个阶段是朱同丹院长总结发言,朱院长围绕“如何做科研”主题详细交流了他对研究生学术科研及论文写作的观点和体会,并对本次学术交流会作总结性发言,充分肯定了学术交流会的意义,强调了本次活动的主题抓住了研究生实质性的问题,指出研究生就是要做科研研究,科研是研究生的学术方向所在,是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生命所在。
随着第一期学术交流会的成功举办,“马鼋”学会与会研究生明晰了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也增强了参加学术研究的信心和兴趣。大家非常赞同以这种学术交流的形式进行师生之间的学术沟通,并表示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学术交流、体味思想共享的乐趣。
另附“马鼋”学会相关情况介绍:
为了积极营造浓郁的学科和人文氛围,促进学院学科建设,推动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我们以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主体,以更宽域的学术视野塑造专业领域的交流互动平台,增强带动锻炼研究生的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等能力,特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自组织——“马鼋”学会。
“马鼋”学会名称有三层含义:一是取“鼋”之意,“鼋”为龙头龟身凤爪鹰尾的神物,“马鼋”沙龙取龙的奋发向上,龟的坚韧执着,凤的灿烂辉煌,鹰的勇于拼搏这四种精神,寓意秉承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江大精神,秉持“笃学求是,尚德新民”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训。二是与“马院”之谐音,鼋乃神物,“马鼋”学会寓意神龟一样富有生命力、持续性。三是取“缘”之意,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共聚江南蠡湖之滨马克思主义学院之“缘”,珍惜相聚共进之“学缘”。
(文/韩宁供稿,侯勇审核)
朱同丹院长参加研究生“马鼋”学会第一次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