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论道江南”学术沙龙第三期活动在学院B113会议室举行。活动由章兴鸣副院长主持,活动邀请陈永杰和孙悦两位老师分别就自己的最新学术论文进行主题发言,谢光前教授和张云霞教授担任点评嘉宾,我院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首先,陈永杰老师就自己最新的学术论文《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的方法论考察》做了主题发言,陈老师首先指出“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议题自近代以来就备受各方关注,关于如何转化传统文化的讨论、争辩甚至互相攻讦从未停止过,到今天亦然。他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试图在形成这种复杂状况的原因中探寻方法论因素,认为当前方法论层面的问题需要认真考察的问题:如何处理借鉴与自我生成二者之间的张力?怎样有效地消解“外部反思”的有限性?依循这样一些问题,陈老师从方法论维度进行深入考察,以期实现方法论上的自觉,进而开启出真正的文化,使之切中当今社会现实。谢光前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对我院这种学术讨论氛围和形式给予了高度评价,接着就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学术特长对文章提出了独到见解,其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和对学术的认真态度让与会青年教师深受启发,其它老师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孙越老师就自己的文章《浅析绿色技术的“技术格式塔”》做了报告。她针对自己提出的概念“技术格式塔”做了详细的逻辑论证和概念解释,指出“技术格式塔”是内在于技术自身的逻辑体系,其对技术变革与演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她强调,20世纪以来,绿色技术的巨大发展也推动了哲学领域的技术研究,特别是后工业时期,现代技术双刃剑效应的促使人类开始对现代技术的反思与批判,而如何处理技术、人类与自然三者的关系是绿色技术哲学视域下的重要研究内容。她通过对现代技术中经济中心论思想与“涂尔干的实验室”理论的批判否定与继承发展,论证绿色技术实现了对自然和社会、人类向度的同时回归,而这便构成了绿色技术的格式塔建构路径。发言完毕,张云霞院长就文章的内容和理念做了点评和提问,与会教师也就文章概念斟酌和现实性可能做了充分讨论和思想交锋。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以研讨促发展,立足专业特色的活动方式受到了无锡教育电视台的高度关注,电视台相关工作人员到现场参与了此次活动,并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部分老师。此次活动弘扬了“论道江南”以营造学术氛围为本,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思想、弘扬勇于创新、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为各种学术思想、理论观点以及学术灵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文/图:马丽娟)

谢光前教授做点评
陈永杰副教授分享学术论文
孙越副教授论文分享
认真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