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论道江南”学术沙龙第四期活动在学院B113会议室举行。活动由院长助理侯勇副教授主持,活动邀请唐忠宝和刘艳两位老师分别就自己的最新学术论文进行主题探讨。连冬花副教授和任玲老师担任点评嘉宾,我院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首先,唐忠宝老师就学术论文《“去共产主义化”倾向对理想信念的冲击及其应对》做了主题发言。唐忠宝老师首先提出了共产主义作为一种远大理想,当前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倾向,这种“去共产主义化”倾向不仅加剧了信仰迷失的危机,同时也极大地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唐老师进一步探讨了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溯源以及共产主义信仰的现实针对性,提出共产主义是一种人性的复归和现实的历史运动。最后提出“去共产主义化”倾向的应对方法,我们需要正本清源和重建崇高。连冬花副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对我院这种学术讨论氛围和形式给予了高度评价,接着就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学术特长对文章提出了独到见解,其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和学术认真态度让与会青年教师深受启发,其它老师和同学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刘艳老师就自己的文章《渴望与无意识违反矛盾的道德形态论纲》做了报告,她针对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公民对待道德信念的态度现实地存在着渴望与无意识违反的矛盾样态。公民对于道德信念的渴望与无意识违反的事实均存在现实社会环境的对应。刘老师通过理论论证和实例说明揭示了道德渴望与无意识违反的现实矛盾,给出了道德需求矛盾形态的理论解析,指出了我们当前社会生活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发言完毕,任玲副教授就文章的标题和内容做了点评和提问,与会教师也就文章标题斟酌和人性的探讨做了充分交流和思想交锋。
此次活动弘扬了“论道江南”以营造学术氛围为本,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思想、弘扬勇于创新、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为各种学术思想、理论观点以及学术灵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文/图:孔德臣 赵前杰)
唐忠宝老师分享学术论文
连冬花副教授作点评
刘艳老师论文分享
任玲副教授做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