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午,刘胜骥教授于我院B117会议室举行题为“理论建构与批判力发展”的专题讲座。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张云霞教授、部分老师以及16级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张云霞院长主持。
刘胜骥教授首先向我们简单介绍了理论的定义。刘教授认为理论有三段式的定义:(1)理论具有一组已被定义且相关的概念;(2)理论陈述一组变项来对现象做系统性的描述;理论借着明确描述变项间的关系解释现象,并用特定变相来预测其他变项。其次,刘教授分别从理论建构的检验、特征、途径、层次、理论建构的大小与体系、理论提升为定律这六个方面向我们详细而又具体的介绍了理论建构并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刘教授指出:理论构造中未定义的词项,和公理形成的一张纵横交叉的理论语言网络,它由语义规则固定地支撑在观察层次的平面上,从而取得其经验基础,获得其意义,所以显得是安全的、可靠的。从而形成一般的理论建构。再次,刘胜骥教授着重向我们介绍了理论建构与批判力之间的关系。刘教授认为,理论由批判而成长。批判是一种以对事物的否定观察来究明事物本质的方法,当分析、综合、演绎、归纳都属于肯定叙述之逻辑,可以说是对事物必然性的开展之确信。批判的这种特性让理论先破后立,逐渐生成新的理论,更优的理论。此外,刘教授还从批判成为方法学的角度,以图表的方式向我们论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理论、林肯、索罗和甘地的政治批判以及批判手段在不同的场合所起到不同的作用。最后,刘胜骥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发展批判力的相关步骤。刘教授指出,发展批判力总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对于人文和社会事物从力求完美角度寻求其各种缺失、遗漏和错误;第二步,建构“辩证胜任模型”,能建构其各种缺失、遗漏和错误,或者建构新世界观,攻击错误命题;第三步,进行批判和掌握前,对照新旧时代、新旧社会或新旧制度的差异范围。
讲座结束后,刘教授与张院长就讲座主题展开了学术上的交流,现场气氛轻松活跃,使同学们受益匪浅。活动最后,张院长再次对刘教授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并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此外还对在座的同学提出了期望,希望同学们能从这次讲座中受到启发,在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保持批判精神,敢于摧毁旧的理论,使批判精神成为铲除障碍的工具。

张云霞院长主持讲座

刘胜骥教授讲学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