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下午,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徐晓风教授与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永贵教授于我院B103启贤报告厅分别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二级学科的关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论文写作”的专题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共同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院长张云霞教授主持。
徐晓风教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二级学科的关系进行了深刻阐述,勉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生要坚定“真学真信真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做出贡献”的信念。
首先,徐晓风教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设立及其意义。在2005年底至2006年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正式由政治学中的二级学科升为一级学科,而这一学科的建设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中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斗争;其次,徐教授概述了马克思主义学科包含的五个二级学科,他认为这五个二级学科是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三条主线来发展的,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则是落脚点。徐晓风教授强调,不管是一级学科还是二级学科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学科也不是封闭的体系,随着高校的需要、教育的需求也相应的增加了中国近现代史问题研究和党的建设这两个二级学科。这七个二级学科的逻辑和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缺一不可,他们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最后,徐教授强调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坚定一个信念:要做到真学真信真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做出贡献。明确学科的科学性、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坚定信心、鞭策自己,更好的走下去。
王永贵教授认为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写作需强化“三个四”观念,分别是四个要素、四个环节和四个意识。
首先,四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学历史,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变化、传播的历程,思想变化的背景和过程;第二个要素是学原著,从经典中准确把握原理;第三个要素是读代表性著作包含日常学习的教材,通过阅读教材发现原理,再读原著找到原理的出处;第四个要素是方法,这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只有掌握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其次,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教学与科研,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来推动科研,把科研获得的成果再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第二个环节是研究与写作,研究与写作两者是协同的,研究是写作的基础,可以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第三个环节是写作与发表,王教授强调写作时效性的重要性,同时还强调了正确处理写作与发表的关系,发表期刊要有针对性;第四个环节是成果与评价,这一环节是与写作前沿、问题关键点的把握有关,成果评价与写作是一种互动关系,成果评价越高会增强作者的写作动力,会激励作者更好的研究。最后,四个意识。第一个是学科意识,有学科意识是要做到在马言马、在马学马、在马讲马,了解学科内部之间的关系,在打好基础的层次上有意的加强方法的突破;第二个是问题意识,课题研究来源于问题的发现,而问题又来源于话题。因此,可以按照“话题-问题-课题”的思路来进行写作,写作上突出问题、思维中增强问题意识;第三个是规范意识,规范是引领学科发展的明灯,因而时刻保持学术的规范才不会出现问题;第四个是创新意识,在论文写作中可以从研究的角度、方法、切入点、思路以及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要培养自己的创新的思维意识才能实现创新。
讲座的尾声,王教授认真回答了在座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现场气氛和谐而愉快。在聆听了徐晓风教授和王永贵教授的讲座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拓宽了自身的学术视野。相信我院师生未来学术探讨的氛围会更加浓厚,学术研究的态度更加笃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