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太湖耘林”系列学术讲座新学期如期而至,学院邀请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永友教授,开展了以“问题与科学研究”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我院徐玉生副院长以及全体本、硕、博新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侯勇教授主持。
会议第一阶段,由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教师张曦琳博士围绕“成长成才”主题与新生进行了开学第一课的分享,张老师从她自己的个人学习成长的经验出发,提出了“自律、自主、自强:在终身学习中成长”的建议。自律即以小见大,于细节处见功力,要我们观察、参与并反思;自主即直面生活,探索生活的真谛,我们每个人应主动加强与老师、同学及社会的联系;自强即以专业、付出和贡献赢得尊重。
会议第二阶段,王永友教授围绕“问题与科学研究”进行专题报告。王教授围绕三个问题进行深刻解答,即科学研究始于什么?选题应该怎么办?文献研读是做什么?第一部分,王教授认为科学研究是“始于问题”而不是“始于观察”,观察若不引起问题,绝不会导致探索问题,并且指出不能仅仅学习前人的知识,而应从背景知识的分析中形成问题,这才是研究的开始。因此,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对问题的求解过程。第二部分,王教授关于选题方面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第一,选题要有问题意识,科学、理性的怀疑是选题必须具有的思维方法,同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文献述评也是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重要来源;第二,选题需要生活经验,研究者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强调经验生活是研究课题来源的源泉;第三,选题必须查阅文献,通过阅读文献而受到启发为研究课题奠定基础,但前提仍是要思考;最后,选题要做问题辨识,首先要明确选题要求,然后辨识选题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在自己所属学科内选择一个范围较广泛的研究领域,第二步则是将研究领域细化为研究问题。第三部分,王教授指出了文献研读的目的、作用和处理以及文献综述的撰写,同时提出文献综述的三忌:忌讲义式、忌轻率设置“靶子”和忌含糊不清,强调一定是引用前人的论点来衬托本文的“高明”之处。
在会议自由提问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22级两位博士新生卢琦同学和杨泽光同学进行提问,王教授也针对两位同学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且专业的解答。会议最后,侯勇老师对王教授的专题讲座进行了个人心得分享。
本次会议作为新学期第一场以本硕博新生为主体的专题讲座,既是一种新生入学教育,也对帮助青年学生尽快熟悉了解学院文化、增进学术与科研水平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名师风采:
王永友,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现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咨政中心执行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成果鉴定专家,国家级人才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专家,曾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长。2015年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017年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
主要从事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奖、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教育部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奖等10多项。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等20余项,决策咨询报告在教育部《智库专刊》刊载,多篇咨政报告被中办、中宣部等单篇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