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由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的中国德育·明德讲堂特别策划活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在无锡第一中学举办。
开幕式上,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曦和中国德育杂志社副主编吴景松分别为活动致开幕词,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受邀为活动做开场报告。王治东院长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协同机制”为主题,首先系统梳理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的逻辑演进过程,接着从多维角度深入分析应如何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机制的建构。最后,结合东华大学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鲜活经验,王治东院长进一步阐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协同机制如何有效落到实处”。开幕式由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青主持。
在主旨报告环节,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陆岳新、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受邀做主题分享。陆岳新院长从“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三维联动”的保障机制等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江苏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未来,江苏还将从探索“一体化”路径、深化“教联体”建设、完善学科德育体系、丰富特色品牌内涵等四个方面持续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张志丹院长的分享紧扣活动主题,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成就与问题”为引,结合上海师大实践,生动阐述如何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最后,他强调,需从课程内容体系一体化、教学平台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区校联动一体化、校外育人一体化等五个着力点系统发力,方能持续有效推进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院长侯勇主持报告环节。
与高校专家的分享相呼应,上午的报告环节,还邀请到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工委副书记张家凤、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朱晴怡分别从区域和学校角度分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其中,无锡市滨湖区针对思政一体化发展资源“散”、课程“断”、协同“松”的难题,紧扣湖湾自然人文资源,将之转化为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让思政教育扎根本土;紧扣学段认知规律,解决学段断层问题,让思政教育循序渐进;紧扣家校社协同需求,推动三方从“单次合作”转向“深度协同”,形成全域育人合力,让思政教育凝聚共识。无锡市第一中学从“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追问出发,让思政金课提质再创新,实现从“有意义”到“有意思”;让思政教育扎根学科中,实现从“思政课”到“全学科”;让思政教育渗透在生活中,实现从“校园内”到“全社会”,构建起纵向上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为育人链条,横向上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生活思政”为核心的育人矩阵。
嘉宾对话环节邀请到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忠宝、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所所长杨昌义、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刘霞、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湖景中学校长茹绮云、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党委书记周宏燕、重庆市沙坪坝区莲光小学党总支书记杨贻贤、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副校长许蓉雪等七位嘉宾,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课程梯度设计、师资能力培养、教研机制和评价标准研制等关键内容展开探讨。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室主任张烨受邀主持该环节。
下午的活动中,来自全国的17位中小学代表分小学组与中学组,以课堂观摩、区域与学校经验分享的形式,展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实践成果。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刘俊杰,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刘霞;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所所长杨昌义,无锡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宋瑞超分别为小学组和中学组的展示与分享做精彩点评。
我院领导班子成员、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此次活动。通过协办本次活动,我院教师在与全国中小学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交流对话中增强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提升了做好思政课教学贯通、衔接、协同的认识,有助于后续提升我院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