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本着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为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无锡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进课堂,提升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生动性,4月2日下午在教研部主任刘耀组织下,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研部教师一同前往无锡博物院举行集体备课会。
教研部教师首先在博物院工作人员引导和讲解下参观了院藏红色书信特展和陈翰笙组织的无锡农村经济调查展,无锡博物院馆藏了数百封土地革命、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红色书信。这些书信是生动的第一手历史资料,是不同历史时期无锡共产党人献身革命、建设的真实动人记忆,也是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生动素材;陈翰笙组织的无锡农村经济调查展用大量事实论证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的必要性,从理论上配合了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随后,老师们参观了《血与火的城市记忆—无锡市革命史》、《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展厅。两个展厅用详细的图片文字资料展示了无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进行的一系列英勇斗争、无私奉献和奋斗拼搏,包括陈翰笙、陆定一、潘汉年、孙冶方、薛暮桥、荣毅仁等一大批无锡籍优先共产党人的杰出贡献。
参观结束后,教研部在博物院会议室举行集体备课会,无锡市博物院相关负责同志参与交流讨论。博物院陶纯怡院长就院藏文物陈翰笙农村经济调查作了进一步讲解,她同时表示希望借助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力量来研究历史资料,博物院也会鼎力支持与配合老师们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查阅工作,包括愿意推动院藏革命历史文物展进入江南大学。
在场教师就参观内容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进行了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次备课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习参观的资
料能直接应用于教学,丰富生动的无锡红色资源能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和接受度,表示今后要多开展此类活动。刘俊杰副院长表示,今后要推动老师们多走出校园开展现场备课,使老师们多了解世情党情国情社情,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实效,同时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愿意同无锡博物院加强研究、展览、讲解等方面合作,让院藏文物活起来,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