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8日下午4:30,形势与政策教研部张乐、孙晨光、朱明明三位老师,邀请了来自8个专业的学生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210教室,就形势与政策课程授课情况和教学改进等问题展开了深入座谈。
1问
张乐老师:《形势与政策》与其他课程有哪些不同?
答:
轻化2103钱佳炜:我认为《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脱离教材,是与时俱进的。它所探讨的是随时间发展的一些热门话题,引导我们去探究其中的一些道理。
微电子2103陈超帅:首先我觉得《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时间长,从大一到大四都要学这门课程。其次,不像数学那样那么单一,它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比如经济、文化、政治、外交之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比较大,它是基于当下的经济形势所涉及的一些热点问题,是与时俱进的。
2问
孙晨光老师:《形势与政策》涉及的主题哪几个令你印象深刻?
答:
英语2002高强:我最印象深刻的主题就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本质上就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是“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两个中国谬论”的斗争。许多外国势力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的内政。对这一不端的行径,外交部于今年年底多次表态,“不允许任何外国势力再企图干扰中国内政,我们必定将不惜一切代价同“台独”分裂势力坚决作斗争”。我相信在中国政府强有力的指导下,台湾问题必将得到有效的解决,台湾一定能回归中国。
生工2101孙菽鹏:在这门课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疫情防控”和“文化自信”这两个问题。“疫情防控”这个问题是当下形势刻不容缓的问题,因为它不仅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更是体现一个国家对于当前问题形势的态度、看法。所以说即使现在国内疫情来回反复,但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恶化。并且我相信在我国的管控之下,我们的疫情防控会越做越好,病例数量也会逐渐减少。在“文化自信”的问题上,不仅仅体现在我们自身的自信,更是体现在民族自信。这也是当前热门的话题。
3问
朱明明老师:你所经历的《形势与政策》课,该任课老师采用了哪些有特色的授课方法令你印象深刻?或是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答:
金融2003徐同学:老师可以分享自己或者身边的故事,或是名人轶事;可以在ppt中适当加入动画增加趣味性;多与同学互动,多提问同学。
社工2102高梓菲:纸上得来终觉浅,这门课还是需要老师讲一讲自身的例子。以孙晨光老师为例,他以幽默风趣的个人特色,并结合自身的真实经历,感觉比较吸引人;还有老师应该多提问,多把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4问
张乐老师:关于思政课程的学生抬头率,你觉得采用什么办法会有所提升?
答:
酿酒2101张耀增:我个人觉得《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与时俱进的课程,用一些小视频可以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多增加一些师生活动,可以进行灵魂的碰撞。每个人会有每个人不同的观点,我们听了老师的观点,也可以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上课时会出现很多新颖的观点,这些会使学生感兴趣,但是上课时间有限,没有机会表达,可以增加一些师生的交流互动可以提高“抬头率”。
微电子2103江潞:我觉得这门课是与时事热点有关,所以课堂上可以多补充一下最近发生的新闻,让同学们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多放一点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视频,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ppt的内容不要大段文字,可以突出重点。
张乐老师总结:这次座谈会很有成效,同学们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真实、有益的想法,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同学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支持与帮助,我们教研部一定充分听取同学们的建议,争取将形势与政策课打造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