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党建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党建专栏 >> 正文

教工第二党支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活动暨教师职称申报述职会议

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日期:2022-05-16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5月12日上午,教工第二党支部在学院B113会议室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活动,同时召开了孙晨光老师的职称申报述职会。学院党委书记李凤梅同志出席了本次会议,教工第二党支部在校党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支部书记陈绪新教授主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吕庆广教授表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脉络中可以发现,青年群体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没有年轻人,就没有民族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陆雪飞老师发言时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期间专门观摩了一场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并发表重要讲话,作为思政课教师备受鼓舞,同时觉得责任重大。就思政课的授课对象青年维度而言,身处大变局时代的当代青年,尤其需要树立现实意识、中国意识、人民意识、时代意识,“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学业、事业、追求写在祖国大地上。思政课教师要处理好“术”、“学”、“道”的关系,把道理讲深讲透。还要讲好“大思政课”,让思政课更具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作为一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思政课教师,我将不负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胸怀“国之大者”,向身边的老师学习,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讲好思政课。

孙西平老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围绕教育的根本问题,对思政课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时代新人等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寄语,字字千钧,令我们深受鼓舞。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讲话中可以发现,有关青年、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思考之深、用心之苦、关注之细、频率之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

陈功老师表示,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党中央对青年一代始终不移的关爱,对青年工作一以贯之的重视。可以说,总书记的讲话对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贡献自身力量的广大高校教师,正是青年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我们高校教师不仅需要自身能够深刻认识、真正理解百年变局和民族复兴的大背景,同时,也需要能够让广大青年对此有深刻的认知;需要做好教学、爱护学生,需要从各个方面引导他们乘风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引导他们通过勤学苦练,让自己更上一层楼,进而也能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人民的更好生活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和帮助他们,不辜负大时代,不辜负正青春,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和民族的重托。

随后,学院党委书记李凤梅同志对此次理论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并表示,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之中,正确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如何认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如何认识世界变化发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永远跟党走,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会议第二项议程是孙晨光老师职称申报述职,分别从思想道德、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展开。与会党员就其述职情况展开了民意测评投票,投票结果认同了孙晨光老师的述职。

关闭